對我來說,買一本書的理由很多,有時候甚至不是需要,而只是一種感覺。今天買了高玉《「話語」視角的文學問題研究》,主要是因為這本書作者後記中所寫的這段話:「其實,學術的力量有限,知識份子的能量有限。學術對于我來說是一種生存方式,是一種生活方式,不能誇大它的作用與意義,但既然選擇了它,就應該珍惜,對于我來說,珍惜學術似乎就是珍重我自己的生命。雖然走上學術之路有很多偶然性,但人生就是這樣,每個人的生存方式都有偶然性,我不後悔。我現在已經很習慣了這種生存方式,我覺得看書很有樂趣,思考很有樂趣,寫作有痛感但收穫很讓人開心,我很滿意過這樣一種內心無比豐富的生活。除了做學問,我不知道我現在還能做什麼。」

這一段中「有痛感但收穫很讓人開心」我在前一段時間才經歷過。

說真的,後記的文筆也並不特別好,但我感覺到其中的誠懇。從這本書的內容中,看見自己也努力思考的,深刻的根源問題,雖然甚至對他的寫作方式與思考並不認同,但我卻感覺到感動。

這幾年來,我很少去說自己對於學術的看法,一方面是因為能說的人已經很少了;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更確實的認為那是屬於自己的事情。而正如這本書的作者所說,學術是生活方式,而我也非常珍視自己對於所有思考所得。

-----------

上星期跌了兩次之後,現在門牙還有點搖,不知道最後保不保得住。

就如同過去的經驗,真正的疲勞都要在勞動後兩三天才顯現。本來以為受傷後很弱的肌力,今天顯得更加的衰弱,不但左碰右碰都會弄倒東西,左撞右撞也很尋常。

受傷以後每天都用青草膏按摩撞到的地方,後來發現手本身雖然沒有傷口或瘀青痕跡,但按下去卻有像瘀青一樣的感覺。不止是手掌,手臂或腳部有許多地方也有一樣的感覺,好像全身都堵住了似的。

雖然沒有直接關係,不過我聯想到的卻是一種創傷感。我忽然覺得自己過去的人生好像是在非常暴烈的擠壓中過來的,年紀越大,越發現自己的本質中遲鈍與無法適應世事的部份;而且這些都並未因為訓練或勉強而得以改善。

我從小就是很會看臉色的孩子,大多數時候也不敢任性妄為,但在我越來越清楚我的本質之時,才越發了解我的環境所帶給我的磨練。有些習慣只是因為過去的訓練,而非本性。以往習慣的事情現在感覺吃力而無法自持,我才發現原來自己有多努力地活著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notdog 的頭像
    notdog

    三小貓與新室友在壽山窩

    notd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